書名:寫給孩子的工作日誌
作者:蔡穎卿
出版社:時報出版

再看這本書以前,我總是覺得「說別人的故事,教自己的孩子」,
是每個母親教育自己孩子的不二法則。但因為這本書,讓我徹底的改觀。

作者利用工作日誌的模式,從日常生活中,自己工作中、生活上,遇到的任何問題,
任何事件,都記錄下來,將其中的道理以及學問用日記的方式告訴自己的孩子,
不但可以讓孩子更深刻的體會到母親想要告訴他的道理,也有所依據,
往後要是想起這些相關的事,又或類似事件發生時,可以再回頭看看當初的體會及解決的方法,
重複咀嚼箇中滋味。

我非常喜歡作者說的一句話,『在工作中,要當別人的好朋友,不要帶著抱怨與不滿上工,
因為這會影響工作的效果,也不要變成別人傾吐抱怨的對象。更不要咬餵你的那一隻手(Don't bite a hand that feeds you.)』

在職場的倫理上,真的是不可以一邊拿老闆的薪水,一邊罵老闆的。尤其人真的很容易習慣,
會讓批評變成不自覺的言語習慣,抱怨真的對於事情不會有任何幫助,應該先問:『你有沒有先檢討你自己?』
每一個人的資源都有限,如果把時間與精力都花在抱怨上,就不會找到改進的方法,而你也只會在你的人生中停滯不前,毫無長進。

當初選擇這本書是因為「工作日誌」這組關鍵字,
我想到我當初來知識上班的時候,被告知我們是必須寫工作日誌的,
一開始只是覺得,反正平常都有在寫網誌,寫工作日誌也不算什麼,
但是當我開始工作一段時間之後,對於自己的工作有了迷惘的時候,
工作日誌,是讓我找回初衷的力量,並不是因為一時的感動,
看到自己為了目標,堅持走這條路,真的,很值得。

我跟寫這本書推薦序的作者(洪蘭)一樣,非常喜歡書中「香水」這一個故事,
現在真的非常多的年輕人,不,我想不只是年輕人,而是非常多的人,
一定需要這個故事的提醒,『千萬不要把別人替你做的事情當作是理所當然。』
作者提到「入鮑魚之肆,久聞而不知其臭」,因為人大腦對熟悉的訊息便不再處理,
以節省記憶體資源,所以會有此現象產生。真的,「最先吸引你的香水在你跟她在一起久了之後就會消失,
如果離開一會再回來,那股香味便會和原先一樣地強烈。」
人在一起久了就會忘記對方的好處,常常要等到失去了才會想起對方的好。各位,珍惜當下。

作者還利用公轉自轉形容職場生態,我覺得真的很貼切,
在任一個工作場所中,總是會有被「拖著走」的人,叫一下,動一下。
就像月亮一樣,只公轉而不自轉,必要對這份工作有著熱情與責任感、使命感的人,
才懂得自轉。理想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應該是一個行星,要能自轉也能公轉。
天下任何道理都是相通的,要成功就必須先引發動機,先讓孩子知道學習的意義,而意義自然會產生動機,
動機就會讓孩子懂得自轉與公轉。

人生的意義,不在於做你喜歡做的事,而是該怎麼去喜歡你所不得不做的事。態度,才是成功的第一要素。
 
原來,天底下,真的沒有不可教的孩子。

我想,以後我的工作日誌,會是我孩子一生受用的禮物,工作的分享與討論,就是我的禮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蛋Ma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