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土反)仁美
  • 繪者:林薇依
  • 譯者:蕭雅文  編者:姚巧梅、阮聖和
  • 出版社:天下雜誌

 

其實說真的,剛開始賄選這本書只有兩個原因,而一個占了絕大部分!!

1.必須跟網路相關

2.譯者跟我同名同姓!!!!!這原因大概佔了99.99999%吧。(大笑ing)

 

市面上談論如何操作臉書的工具書只能說是越來越多,但這本從日本而來的臉書工具書,可能作者是女生的關係,商業味道幾乎沒有,非常的親切呢!另外書中一直強調,不管怎麼經營Facebook,好的內容是最重要的,要像交朋友一樣和粉絲交心,最好不要有促銷的行為出現。(但其實關於這一點我自己是蠻存疑的,就我碰過的案例來說通常促銷可以換得最大的自然散撥與病毒散撥,討論數也會大幅度提升)

 

作者的想法是:因為在臉書,使用者可能偶爾透過一個「讚」而和你連結而產生關聯,但因為你誠心誠意的分享了更多真正有用的資訊,幫助使用者解決問題或解剖自己產品開發的心路歷程,這些真心誠意的點點滴滴都會看在粉絲們的心理。一開始的讚只是一個入口,而真正的成交是透過信賴的。這點我覺得很棒,回到商業產品真正的本質,而不是推銷而已。(其實關於這一點我想到的是老大很經典的一句話,粉絲團其實事情粉絲團其實是情感面的經營!要每天慢慢認真的經營他,才會有忠實粉絲)

 

另外書中也一直強調,Facebook其實就像活動廣場一樣(這是我自己形容的)把大家聚集靠攏在一起,但活動結束後大家就會走散,如果把真正的內容放在臉書上,就會常常流失不見了,所以最重要的內容與資訊應該還是要集中在自己的部落格或網站上。(這一點在幾次的粉絲團活動熱潮過後我總會在心中浮現三個字,鳥獸散….)

 

還有一個有趣的數據我認為還蠻值得分享的,相對於日本我們臉書已經超級超級發達了,但根據書中所說的,日本臉書經營粉絲團有超過1,000位粉絲的,比例不會超過4%。所以真的萬事起頭難,做任何事情唯有堅持下去才是勝利的關鍵。

 

假使以行銷工具的角度來看,臉書其實是一種非常需要分析的產品,因為包括粉絲團的數據分析,裡面的數據非常複雜,每個數據名詞的中文定義也說的沒有很清楚,更重要的是,就算懂了數據的意義也無法抓到透過這個數據可以看出什麼改變的方法。(這是我每次在看客戶粉絲團最頭痛的一件事情,有時候數據看起來很漂亮,但卻找不出原因在哪?!也無法找出如何改善數據的方法,突然覺得search ad的數據比較容易些)

 

另一方面,如何操作Facebook的廣告也是一門深奧的學問,有些想透過臉書粉絲團行銷的經營者,常對下臉書廣告避之惟恐不及,但一個經營者好不容易設計出一個很好的內容以後,如果能透過廣告而接觸原本碰不到的族群,加上臉書很好的聚焦分眾使用者的功能,這部份如果也有很好的工具書的話,這根本就是無敵了阿! 目前廣告操作的部分總是只能靠實際操作慢慢累積心得,好在摸出點軸續,不過業者厲害的地方是,在操作介面上甚麼都含糊代過….難道這也是創造股價的方法之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蛋Ma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